角儿来了:纪念张君秋诞辰一百周年特辑(视频)
视频来源:央视网 [第1部分](4K播放)|(高清播放) [第2部分](4K播放)|(高清播放) [第3部分](4K播放)|(高清播放)
图文相关:圆桌共话美食,品读百般人生
图文相关:悠扬婉转咏传承,共叙张派今与昔
图文相关:音容笑貌今犹在,经典传承永流传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名角,名家,角儿来了,戏曲
“四小名旦”之一的张君秋先生,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扮相窈窕俊美,明艳动人,他将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京剧张派艺术。今年恰逢张君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角儿来了》将几代京剧传承人齐聚三庆戏院,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京剧艺术,怀念张君秋先生。
圆桌齐聚,共忆张派往昔
张君秋之子张学浩,马连良之女马小曼以及戏曲评论家崔伟齐聚三庆戏院,在圆桌上回忆张君秋先生的艺术生涯。马谭张裘相互让台尽显名角儿风范,即使再小的角色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传承不止,致力京剧事业
张君秋亲传弟子赵秀君,京剧裘派花脸名家孟广禄做客圆桌,讲述他们眼中的张君秋先生。形象、嗓音、艺术领悟力、思想境界和智慧俱佳的他,毫无保留地把毕生所学传授给青年演员,为京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作为张君秋先生最小的徒弟,赵秀君是如何与师父结缘的?
师生情缘,难忘师父恩情
张君秋先生的亲传弟子张萍、蔡英莲以及关静兰来到现场,每个人手持一件与师父有关的物件,一幅画,一张手稿,一纸剧目单,关于师父的记忆都慢慢回忆起来。不欺观众,不瞒舞台,不负自己,师父的忠告一直指引着她们在京剧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回忆中,是哪件事让蔡英莲难以忘怀?
“他年熔梅程尚于一炉而有所谓张派者”,是“拭目可待”也,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到传道授业,身体力行,张君秋先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也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光彩必将永远指引着后辈更好地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
张派桃李遍天下,师翁风采激后生,张君秋作为京剧张派的创始人,有着宽广的音域和深厚的功底,凭借着聪颖的天资和后天的勤奋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派艺术。
韵味悠长,张派传人齐聚一堂
一曲京剧联唱《状元媒》选段拉开序幕,张派传人齐聚一堂,唱响张派经典剧目。节目全程直播,网友积极参与互动,表达自己对于张派艺术的尊重与热爱。京胡名家燕守平,马连良之女马小曼在台下圆桌讲述自己和张君秋先生的故事,究竟马连良先生与张君秋先生之间有怎样的渊源?
世交之好,难忘先生京剧奉献
甜婉娇刚集一体,博采众长张派腔。裘盛戎之女裘芸,谭元寿之子谭立曾在圆桌上分享感受,期盼京剧艺术发扬光大。京剧裘派花脸名家孟广禄以及张君秋先生亲传弟子赵秀君来到现场,回忆张君秋先生的恩情。在赵秀君拜师时,张君秋先生是如何激励她勤奋学习的?
高朋满座,唱响张派韵味悠长
台下圆桌高朋满座,张派亲传弟子董翠娜、关静兰、薛亚萍以及张君秋之女张学玲纷纷来到现场,表达他们对于张君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节目现场,是什么场景使得嘉宾纷纷陷入回忆?
舞台上张君秋先生扮相俊美,华丽端庄,而生活中的张君秋先生则是一个热爱美食的艺术家,《角儿来了》邀请与张先生有渊源的朋友做客,分享生活中的张君秋,揭秘角儿酷爱的美食。
美食好戏,揭秘张派另类秘诀
张君秋先生亲传弟子薛亚萍,张君秋之子张学治相聚圆桌,一起品尝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畅谈张君秋先生生活中的趣事。薛亚萍讲述张派艺术的另类秘诀,上台前吃饱喝足才有底气唱,节目揭秘张君秋先生对吃火锅有何讲究。
另类饭局,了解不一样的张君秋
京胡名家燕守平,马连良之女马小曼揭秘张君秋先生喜欢的另一个美食——烤鸭。在欢声笑语中,马小曼讲述张君秋先生和谐大家庭的故事,分享童年趣事。
好戏不断,回忆过往隽永岁月
裘盛戎之女裘芸,谭元寿之子谭孝曾及儿媳阎桂祥分别带来张君秋最爱的美食,讲述关于这两道美食背后的故事。美食与好戏兼得的张君秋先生,究竟是如何保持自己体重的?
张君秋常说:“唱戏,这活儿是力气活儿,得吃饱了干”,对美食讲究,对唱戏更加讲究,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是张君秋先生的人生态度。
戏曲频道《角儿来了》是一档大型融媒体互动戏曲周播栏目。节目选取戏曲名角为切入点,他们或开宗立派,或是创新发展,或是时代先锋。通过对他们艺术传承与生活趣味的微观表达,突显向名角儿致敬,向传统致敬,向时代致敬的宏伟主题。
节目以“还原名家本真,寻回时代情怀”为宗旨,打造“融媒互动、跨屏播出、全民参与、情境访谈、科技点亮舞台”等核心亮点,满足广大观众看大戏看好角儿的需求,讲述梨园名角的传奇故事,打造中国戏曲的舆论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