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的中国:一分钱(音频)
相关图文:一分钱
相关专题:歌声里的中国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歌声里的中国,建党,百年,歌曲,音乐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儿歌伴随着一代代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音乐家潘振声创作这首《一分钱》的契机是什么?他的灵感来源于哪些场景?这首歌的曲谱原稿为何会被上海公安博物馆珍藏?
歌曲:一分钱 [欣赏原曲]
出自专辑:0-3岁宝宝儿歌 [打开专辑]
[歌词]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民警叔叔 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 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地说了声 叔叔再见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把它交到民警叔叔 手里边
叔叔拿着钱 对我把头点
我高兴地说了声 叔叔再见
叔叔再见
196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向著名音乐家潘振声约稿,请他写一首赞扬“好孩子”的儿歌。当时,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学雷锋活动,潘振声想起了自己在上海一所小学当少先队辅导员的经历:
潘振声:“全国人民都在学雷锋,我们的孩子们也不例外。每天我那个办公桌上,总是有有孩子捡来的失物,捡来的钢镚,一分两分、一毛两毛,都放在我的桌子上,也没留名。我想我对这个生活最熟悉,我就写这个。”
潘振声把孩子们捡到钱找不到失主交给老师的场景,和放学时孩子们排队回家对校外维持秩序的交警挥手说再见的场景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的歌词,用上海民歌《紫竹调》的旋律为首尾两句谱曲。
每创作完一首儿童歌曲,潘振声都会让孩子们去试唱,然后再根据试唱的意见进行修改。《一分钱》最后一句歌词原本是“我快乐地说了声叔叔再见”,潘振声发现,试唱的小朋友总是唱成“高兴地”,他意识到,“快乐”是书面语,孩子们并不能接受,于是把“快乐”改成了“高兴”。
潘振声:“你别看现在那么多的人都学儿童歌曲,实际上老出差错,老用大人口气代替儿童。代替不了的。”
收到了潘振声寄来的歌曲《一分钱》后,《小喇叭》节目开始在广播节目中反复播放、教唱这首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很快红遍大江南北,并伴随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
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建成后找到潘振声,希望把《小喇叭》节目的约稿信和《一分钱》曲谱原稿作为馆藏珍品展览,并问潘振声要多少钱。潘振声说,孩子们把一分钱都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当然也要交给警察,我们要让一分钱的精神代代相传。
潘振声:“我写那首歌的手稿,还有获奖证书,全交给上海公安博物馆。有人说你这个一分钱,我们现在不差了,你不差没关系,孩子还喜欢唱呢。”
《松花江上》《南泥湾》《义勇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一首歌,一段旋律,一段歌声背后的故事,一段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在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百年历程中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奋进,也镌刻了历史印记、承载了时代精神。
在建党百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歌声里的中国》,梳理近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歌曲,通过歌声背后的故事讲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