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全景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李野墨演播)(音频)
音频来源:喜马拉雅(音频下载)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小说,路遥,李野墨,叶咏梅,广播,书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百万字小说。它是全景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展示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内容简介]
(第1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卑;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在被同班同学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县城教师田润叶青梅竹马。少安和润叶互有爱慕之心,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父亲介绍的一直对她有爱慕之情的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又遇上了旱灾,田福堂为了加强自己的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竟出了人命。为了“农业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改变地步。
(第2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感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3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从学生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却没想到,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表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作品主题]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
《平凡的世界》还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怀。一是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不要说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极人物,如乡土哲学家田福堂,游手好闲的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二是作品处处展现温暖的亲情与友情,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小说中有大量关于人间亲情的描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孙玉厚一家了——孙玉厚勤劳朴素、忍辱负重;他的儿女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等自强自立、善解人意、善于帮助别人。小说还书写了美好的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乡邻之情等人间美好的情感。三是作品中的爱情写得很美,被赋予无比美好的内涵和想象空间。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无性不成书”的长篇小说创作风气中是难能可贵的。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在杜梨树下近乎柏拉图式的恋爱,就写得很纯美,让人为之感动。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原因。
[结构]
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它全景式地反映了这十年间我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如此庞大的工程,路遥采用了“三线组合法”,即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上安排了三条线索,三条线索都以时间为序,并将这十年间我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列入其中。
第一条线索以孙少平为中心,写了由于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孙少平、金波、兰香、金秀等农村青年渴求知识,渴望现代社会城市的文明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他们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拼命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反映了这些由乡而城的青年在追求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心态,既有他们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矛盾,又有与周围其他人的矛盾或是自身的矛盾,反映了“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及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别。第二条线索以孙少安为中心,以双水村、石屹节、原西县为主要地点。主要写了极“左”路线给双水村人造成的贫困,以及三中全会后双水村人奔富裕之路的艰难历程。透视了“左倾”政治给农村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的复杂现象——农村“专职政治家”的认识意义。揭示了这种畸形政治是农民长期贫困的原因。表现了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改革、土地承包对“政治家”田福堂,孙玉亭和孙少安这类普通农民受到冲击后的不同表现,揭示了改革大潮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真理,也指出了农村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隐患和危机。第三条线索以田福军的升迁为序,展示了由村到县、地、省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这条斗争线索时明时暗,一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在党内不仅激烈,而且总是那么壁垒分明。歌颂的是正确路线斗争的代表人物,表现了他们为推动历史前进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否定和批判错误路线,并通过一些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正面描写,指出潜在的弊端。三条线索的人物不同,所反映的主题也不完全相同,这就保持了一种相对的独立性。
但是,如果作品仅仅为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忽略将三条线索进行交叉汇合,那么作品就会显得零散而单调。反之,一味交叉汇合而无独立性,又会变得呆板、拘谨,不能各显其志。可见“独立”与“汇合”的关系需要作家认真处理。《平凡的世界》将三条线索同时展开,平行发展,利用人物间的关系,情节的相联,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地点作为纽带来联系三条线索,使它们时而交叉直至完全融合。三条线索上的人物相互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亲缘关系,或是恋爱婚姻,或是政治斗争的对立面,这就由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路遥善于用历史的眼光去观照现实,也同样善于用现实的眼光去观照历史,他总是将社会生活的内容放在一个长长的历史过程中去加以考虑,所以三条线索反映的生活内容都被他放在了时代的、社会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加以描写,因此作品里各情节的构成和联系往往前后相联,疏密相间,错综变化。另外,作者还选定双水村为纽带,联系着孙氏兄弟和田福军,并由人物在双水村的活动而使展开情节的地点不断改变。因此,三条线索在作品里就像三条河流,而双水村就像这三条河流的源头活水,它们时而分别流动,时而交叉汇合一起流动,体现了它们之间除相对独立之外的有机联系和相互照应。这种联系和照应,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不仅宽广,而且内涵丰富。
[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以传统的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的创造手法为主,注重故事的连贯性,注重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又不放过情节上的浪漫主义因素,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说。路遥是抱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的书记官”的态度来写作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于以田福生为代表的领导层的描写上,客观、准确、真实,由细节捕捉到了当时时代的脉搏和人们观念转变的艰难程度。正如路遥所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因而,单是惊心动魄的情节还不够,还要有对于生活的深刻体察和洞察,然后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将这种体会整合到情节中去。这样,小说就兼具了恢弘的构架和饱满韵细节。
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笔法和路遥“为人民”的创作哲学相结合,形成了小说雄浑壮丽的美学格局。《平凡的世界》仿佛一部恢弘的史诗,凝聚着雄浑的社会交响、宽阔的人性胸怀、绚丽的人生色彩和丰厚坚实的苦难底蕴,老辈人厚重而沉实的人生苦难,年轻人浪漫瑰丽的人生想象和朝气蓬勃的行动能力,以及从生活中得来的人生思考都构成了这种美学格局的一部分,成就了这样一个犹如黄土高原般起伏变化、又如大河般壮阔雄浑的文本。
同时,路遥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且不说孙少平等主要人物,就连次要人物也非常典型。比如农村“革命家”孙玉亭,就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还有支书田福堂,他的自命不凡和谨小慎微,是农村干部的典型。还有区委书记苗凯、秘书张生民等等。这些人物都带着他们身份的标签,一举一动都让人一眼看出他们的职业特点和由职业特点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特征,从而探索各式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文化心态,传导时代的律动。
[语言]
小说的语言朴实厚重,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经常会出现有关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点睛之笔出现,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人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煎熬中才强大起来的。想想看,当沙漠和荒原用它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时候,少女般秀丽的红柳和勇士般强壮的牛蒡却顽强地生长起来——因此满怀激情的诗人们才不厌烦高歌低吟赞美它们”!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笔之所至,水到渠成,它们甚至被许多读者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南。同时,陕北信天游古朴忧郁的情绪和单纯明朗的表达方式,以及他们丰富的日常语言,都成为小说的语言素材,赋予了书面语具体可感的形象,也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路遥1949年12月2日出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路遥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2019年9月23日,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9月25日,路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演播者简介]
李野墨,男,1958年7月13日生于北京,汉族,北京人。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演播艺术家。
1977年至198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话剧团任演员。
1980年开始为翻译片、电影、电视剧、动画片配音(按部集算已数以千计);同年开始为故事片、纪录片、专题片录制旁白,作品数以千计。
从1980年开始在多家广播电台播讲长篇小说,至今已经录制并播出了《新星》《平凡的世界》《猎神》《毛泽东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白鹿原》《幻灭》《神厨传奇》《早年周恩来》《补天裂》《中国金融黑洞》《天高地厚》《Ca俱乐部》《八月桂花遍地开》《活着》等几十部长篇小说;于同年起开始在多家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很多短篇小说、诗歌、散文、广播剧等。自担任电视剧导演以来,拍摄各种题材风格的电视剧、专题片有50余部集。
1981年至1985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85年起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任导演至今。
1991年荣获全国人民广播电台评选的“受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称号,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和喜爱。
2009-2010年与陆凌涛合作录制的“午夜文库”系列侦探、推理小说每天晚上(除了周二)00:30在北京人民广播播出,在当时收听时段,创下了收听占有率最高的成绩。
2019年10月,入选“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读者评论
李野墨的演播很有特点,善于模仿当地方言,平稳中见激情。他播小说娓娓像日光,他配国家地理宏大悠长像条河流。
除了追求个性外,李野墨还特别强调展示自我,强调个人感受的体现。他认为不管是形式的还是内在的东西,都离不开个人情感。对于一部作品,不要刻意的去处理它,只要感受、体会就好了。一个作品从写作到演出要经历4次翻译:①抽象概括为文字落实于纸面;②看懂纸上的符号语言;③将符号语言转化为声音形象传达出去;④听众接收到声音形象并于自己心中形成印象。这个过程也强调作者的内心活动以及受众的感觉。李野墨导演还指出,个人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在演播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诠释才能表现出来。而且人们寻找感觉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学习知识、技巧、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掘自我,因为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陪伴自己走完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