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兵》(第004期)飞行员没空看风景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15-09-07 23:59:33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中国精兵》(第004期)飞行员没空看风景(点击下载视频)

《中国精兵》(第004期)飞行员没空看风景

视频来源:中国军网 (视频下载) 腾讯军事

图片来源:腾讯军事

相关专题:中国军网《中国精兵》专题

相关频道:豆芽军事屋 

关键词:中国精兵,铁翼雄鹰

陆军航空兵是中国陆军最年轻的兵种之一,1985年才由空军转隶陆军。虽然年轻,陆航却是解放军近年改革大潮中,极少数兵力不减,反而大幅扩编的兵种。本期《中国精兵》的主角就是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一支精锐部队——南京军区某陆航旅。

鲁志良,一级飞行员,南京军区某陆航旅武直10飞行大队大队长,战友们喜欢叫他“鲁大”。鲁志良是最早接触武直10的飞行员之一,参加过该机的军方评审试飞。如果要找谁评价武直10,毫无疑问,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本次我们就跟随他的视角揭开陆航飞行员的神秘面纱。

早晨五点二十分,飞行员就开始了忙碌。早点名时,因为前一天有夜航任务,下楼集合的只有寥寥数人。之后鲁志良向我们解释,他们这里作息时间相对灵活,优先保证飞行员休息时间。

完成早点名和简单的营区清扫后,飞行员们来到食堂吃早饭。传说中的空勤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豪华”,但热量很足。陆航部队的食堂也很有特点:为了照顾执行夜航任务的飞行员,他们的食堂供餐时段比一般部队食堂更长。

鲁志良的军旅生涯很特殊:高中毕业入伍后,被分到济南军区当特种兵。第二年考上军校,读了通信工程专业,不过在快毕业时又遇上招飞,他再次被选中,最终成了一名陆航飞行员。“一开始当兵时,我从没想过能走到今天。” 鲁志良这样对我们说。

早饭后,下达当天的飞行任务。鲁志良将担任当天晚上的值班指挥员,将由他来讲解任务安排。

在下达任务前,按照惯例,首先要讲一个“历史上的今天”。与想象的不同,陆航版“历史上的今天”讲的全是各部队曾经遇到过的险情和事故案例,以提醒大家注意飞行安全。任务安排环节,投影出来的表单上密密麻麻排布着当天飞行架次。

鲁志良说,十年前他刚分到部队时,基地四周还是荒郊野岭,如今高楼大厦林立,机场成为混凝土丛林中的一座“孤岛”,而城市中的高压线也成为了直升机的“天敌”。不过,这倒让陆航旅平时训练就得胆大心细。

一组机务人员正在对武直10进行检查。每架直升机都有专属的机务班组,他们对自己负责的直升机状态了如指掌。

鲁志良参加过武直10的军方验收试飞。他告诉我们,虽然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如果按100分为满分,给武直10打分的话,可以打到95分。

采访期间,我们遇到上级机关对陆航旅进行战备拉动检查。警报拉响后,紧闭的机库大门纷纷敞开,几分钟内,原本空旷的停机坪上就“变”出了大批军绿色的直升机。

走近一架米171,我们惊讶地发现为这架飞机整备的负责人居然是位号称“比将军还稀少”的一级军士长。陆航旅的军官数量是普通陆军旅的两倍,还拥有数量更多的各级士官。在这里,义务兵反而是“少数派”。

战备拉动时,飞行员和全体机务人员需要以临战状态待在机内。时值盛夏,室外气温高达35摄氏度,直升机舱里就像个桑拿房,一会儿就让人汗流浃背。当飞行员,开战机,是很多男人儿时的梦想,但只有真正加入这个群体,才能体会到飞行员这个岗位背后的种种艰辛。

陆航旅营区外开着一路的格桑花。2008年,该旅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时,飞行员们从当地带回了最初的花种,没想到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这里扎根生长,成为基地里的一条风景线。

晚上,鲁志良担任值班指挥员。塔台里人头攒动:三个控制台的值班员负责监视空情、气象条件,记录飞行小时,身后不远处还坐着机械师等各专业值班员。这里只能听到指挥员透过麦克风发布简短的命令,其他人基本靠耳语交流。

我们来的前两天,超强台风“灿鸿”刚刚过境,飞行短暂中断。这几天,陆航旅正忙着补回耽误的训练。塔台楼下,负责接送飞行员的车辆频繁穿梭,还有一队消防、救护等备勤车队保持待命状态。

夜间训练任务繁忙程度不逊于白天,起降场上直升机和跑道的各种指示灯闪烁不停。旅长盛建忠向我们介绍,“只要天气允许的日子,我们基本都在飞”。陆航旅去年的飞行时数已经很惊人,今年的计划时数则再度上升了一半之多。

武直10夜间训练。近几年,旅里增加了夜战训练和海上飞行训练的比重。

记者跟随一架直升机参加夜航训练。夜晚的城市灯光绚烂,直升机内的我们则被巨大噪音和强烈震动搅得无心欣赏这幅美景。天气闷热,机舱内温度也非常高,作为外行人的我们没多久就汗流浃背,不禁对每天晚上都要在这样环境中飞行几个小时的飞行员们肃然起敬。

当天的飞行任务一直持续到临近午夜,今日事今日毕,紧接着还要对当天的任务进行讲评。

次日上午,计划出动的武直10早早被推出机库,鲁志良和他的搭档正与机务负责人一同做绕机检查。陆航旅飞行员并没有“座机”的概念,飞行员每次与谁搭档、飞哪架全凭飞行计划安排决定。飞机起飞前,飞行员要对飞机表面做最终的目视检查,确保飞机状态适合飞行,检查必须既迅速又仔细。这是出动前的重要程序,签单接收意味着飞行员正式接手飞机。

检查时,满脸汗水的地勤人员们保持肃立,仿佛正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签单接收意味着飞行员认可了他们的工作,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们。

完成检查后,飞行员们登上武直10启动引擎,机库附近的噪声顿时攀升到近百分贝。巨大的噪音中,机务负责人在飞行员身旁对直升机需要注意的地方做起飞前的提醒。

这次任务主要内容是编队训练,五架武直10以楔形密集编队飞行。

鲁志良的位置是编队最后一架飞机的后座,担任前座驾驶员的飞行教官。装在座舱里的摄像机拍下了鲁志良的工作状态:由于机身传来的抖动,鲁志良始终在剧烈摇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要不断四处扫视,监控仪表和编队间距。

墨绿色的武装直升机飞翔在城市上空,早年还能吸引很多人好奇的目光,但随着训练强度的不断提高,如今人们早已对此见怪不怪。但需要懂得的是,频繁飞行的背后是陆航飞行员们为打赢未来战争所付出的努力。

我们问飞行员们,驾驶战鹰翱翔在空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答复:飞行时净忙着盯仪表和规避危险了,加上机舱里的噪音和抖动,哪还有闲情看风景?

武直10排队“归巢”。仅仅几分钟后,又一队训练的直升机飞过。在这里,直升机成群出动的画面司空见惯。

我们搭乘的直升机随后也终于落地,一名机务战士用标准的手势引导直升机滑行停机。

下午鲁志良没有飞行任务,忙里偷闲去锻炼。飞行员们每天要确保有一个半小时花在锻炼身体上,每年还有一个月的强制疗养。陆航部队执行和空军一样的健康检查标准:身体不适就不能飞,在这里,锻炼是一项任务。

鲁志良的军官证。他像很多飞行员一样在证件里夹上了妻儿和父母的照片。飞行员是一个高危行业,陆航旅的家属院就在营区大墙外,据说住在那的飞行员家属每次听到直升机的旋翼声,心都会随之提起来,直到他们安全返航。

衣柜门内是旅里给每个飞行员印的全家福。飞行员们经常开的一个玩笑是:干这行后,跟战友睡的时间比和老婆孩子的都长。鲁志良自1997年入伍以来,只在家过过3个春节,其他人的情况也差不多,感觉亏欠家人太多。不过鲁志良最高兴的是,念小学的儿子就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对部队充满了憧憬。“如果可能,希望我儿子将来也能当一名飞行员。”

近几年来,中国陆军航空兵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南京军区某陆航旅的实力未来还会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