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我国第二代女飞行员张连芳
吾家吾国20240218张连芳
音频来源:(mp3下载)
图文来源:独家专访我国第二代女飞行员张连芳
相关专题:吾家吾国
关键词:王宁,吾家吾国,挖掘式纪实采访,中国国家影像人物志,宝藏老人
2014年,《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穿越蘑菇云的女飞行员张连芳》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女飞行员在原子弹爆炸时驾驶飞机追逐蘑菇云的故事,这段尘封的秘密一经发布,便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反响。如今,《吾家吾国》主持人王宁与故事的主人公——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张连芳,相约在武汉,倾听她讲述自己与蘑菇云的不解之缘。
张连芳时年88岁,1959年从航校毕业后,成为了空军13师的一名飞行领航员,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方向,被称作是驾驶员的“指南针”。她叱咤蓝天28载,在近4000小时的飞行生涯中,执行过数百次重大任务,她28岁那年接到的任务是她终生难忘的。
那是1964年,张连芳的飞机顺利地抵达了目的地——马兰基地。到达基地后,她才知道,这次的神秘任务是要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空中保障服务和空中取样任务。大西北地理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只能靠飞机进行运输作业。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大风天气是家常便饭,全年中最大风力能超13级,天空中连一只敢飞翔的鸟都看不见。张连芳和她的战友们驾驶着飞机,承担着大量的运输工作,十个月的时间,没有出现一次飞行事故。
和出色地完成工作相比,张连芳还要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是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火球,在空中变成一个巨大的蘑菇云烟柱,看上去很漂亮,却隐藏着巨大的辐射力和杀伤力。而张连芳和战友们接到的任务是,驾驶飞机尽可能地接近蘑菇云,完成空中取样的工作。
为了获得分析爆炸效果的第一手资料,空中取样是原子弹爆炸实验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在国外,这些工作都是由无人机完成的,可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还没有无人机,只能采用空中人工取样。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取样任务,张连芳他们驾驶的飞机进行了专门的改装。
新中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空中取样任务顺利完成,但张连芳和她的战友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检测结果显示,张连芳受污染最重,没几天,她的头发就全部掉光了,但她并没有当回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地爆”方式,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因此,实现“空爆”被提上了中国核试验的议事日程。当空军接到了空投原子弹的试验任务时,张连芳奉命再次来到了大西北。1965年5月14日,中国首次飞机空投原子弹试验正式开始!当戈壁滩再次升起了蘑菇云,张连芳和战友们又一次起飞,冲向蘑菇云。
核爆试验之后,张连芳回到了部队,继续默默从事她飞机领航员的工作,直到1990年退休,近半个世纪以后,她参与两次绕飞蘑菇云取样的事迹才被大家所知道。往事谈笑间,从张连芳的“傻”能看到她高于生命的忠诚,看到她融入血脉的信仰,她飞向蘑菇云的壮举,人民不会忘记!
作为一档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将镜头聚焦于一群“时代的宝藏老人”。这些比共和国还要年长的80后、90后、00后,将美好的青春和滚烫的人生都献给了为国为民的壮丽事业,节目以他们鸟瞰时代的超然视角,带来醍醐灌顶的“人生之讲”,开启直击心灵的“青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央视新闻频道记者王宁代表无数后辈的求索视角,走进这些前辈的内心世界,当他们娓娓道来峥嵘记忆和热血历程,并向当下的年轻人分享他们沉淀一生的经验和智慧,表达他们依然燃烧的理想和抱负,精神之“钙”也就在“吾家吾国”的共同情怀里,完成了一次珍贵的接力式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