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遇见歌:古诗词里的百味人生(2020年6月13日)(音频)
相关图文:当诗遇见歌|古诗词里的百味人生
相关专题:经典音乐广播:当诗遇见歌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音乐广播,家教,家风,诗歌,音乐
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谓 “民以食为天” , “吃” 占据了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翻看中国古典诗词,你更会发现很多诗句都离不开 “吃” 。无论是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还是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从皇权贵族到普通百姓,在绵延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里,各地的饮食习惯,都似一碗浓浓的人间烟火,饱含了人生百味。
清欢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宝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林清玄
这样清欢的意味,千年前的苏轼也曾有所体会。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任途中途径安徽泗县,与友人刘倩叔同游南山,在山间品尝了清茶和野菜后,写下了一首传颂千年的词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这首词中的 “清欢” 不仅是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的生活,也能让人明白如何在复杂中追求平衡点,把生命中的杂质过滤,以更透彻、更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端午节除了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节日。欧阳修曾写过一首有关端午节的词——《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里面就描写了宋朝过端午的风俗:吃多角粽子、喝菖蒲酒、洗香花浴。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从这首词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宋朝人在过端午节人时的恬淡闲适。这首词的第一句 “五月榴花妖艳烘” ,这个 “烘” 字,就字面来说或许有点俗气,但就端午节期间通常十分炎热的天气来说,也有一种贴切的感觉和深化视觉的效果。
唐朝,当时京都长安城里烧饼做得最好吃的店叫辅兴坊,就像现在哪家店东西好吃,就会限购、排长队一样。有一次,白居易在家自己学着烙了一些烧饼,觉得味道还不错。如果放在现代,要是有人在家做了美食,会拍个照,发朋友圈,晒一下自己的作品,与朋友分享。但在唐朝,那时候的物流通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白居易就想,我的烧饼做得这么好吃,不如送给好朋友杨万州尝尝吧。于是,他就用袋子装了一些烧饼,并在袋子里顺带写了一首诗,一并送给了杨万州。
唐·白居易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我学着长安城辅兴坊做了胡麻饼,面脆油香,刚刚出炉,还热乎着。送给也爱吃的杨大使您尝尝,看看我这手艺、这味道像不像辅兴坊做的?
您瞧,白居易烙几个烧饼都想着老友,有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