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遇见歌:古诗词中的“冬至”(音频)
相关图文:当诗遇见歌|我们的节日:冬至
相关专题:经典音乐广播:当诗遇见歌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典音乐广播,家教,家风,诗歌,音乐
古时有 “冬至一阳生” 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自古以来,冬至在我国的地位便不亚于春节,每到这天,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要赶回家过节,所谓 “年终有所归宿”。那过去,古人们是怎么过冬至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中国古典诗词里去寻找。《当诗遇见歌》感受音乐与文学的碰撞,回到晴耕雨读、书能换酒的美好时代。
公元767年前后,唐代文学大家杜甫正漂泊在夔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奉节。当时,正值冬至节气,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诗是说,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天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天变长了,可以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灰烬,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没什么不同,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时候冬至这一天的喜庆氛围,以及杜甫的舒适心情和乐观心态。就像赵鹏演唱的歌曲《北国之春》,也传递出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在一个冬至的夜晚,写过一首给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白居易11岁那年,跟母亲搬到了父亲任官的地方——符离。这里地处现在的安徽省宿州、淮北和江苏省徐州三个城市之间,在那里,白居易认识了一位比他小4岁的邻家女孩湘灵。她长得活泼可爱,还懂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青梅竹马的玩伴。这一年,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开始了初恋。两人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中进士,恳求母亲让他迎娶湘灵,母亲以门户大于一切为理由拒绝了他。后来,白居易33岁那年,在长安作了校书郎,他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母亲再次拒绝他,并且不允许他再提起湘灵。这期间,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惩罚母亲,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其中,就包括下面这首在冬至夜写的《冬至夜怀湘灵》。
“想念如果会有声音,不愿那是悲伤的哭泣……” 也许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就像五月天在《突然好想你》里唱得一样,充满了对失去爱情的不舍。
宋朝词人阮阅有一首写冬至的词《减字木兰花 .冬至》。从这首词里,我们了解到古代估算节气是用线来量太阳照射下影子的长度,计时用的是铜漏壶。古代冬至这天还有个习俗,就是晚辈要给长辈 “拜冬”,进献履袜,也就是送给长辈鞋子和袜子,这叫“履长之贺”。这首词里还用 “回” “浅” “添” “减” 等字眼,消减了寒冬里的凛冽之气,给人温暖的感觉。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阮阅在这首词中担心给长辈拜冬的习俗没有后人继承,这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人拿手机去店里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并没有坏。老人突然哭了,说:“那我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冬至了,记得给长辈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两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是告诫年轻人,父母健在的时候要好好孝顺他们,关心他们,不要等到父母长辈时日无多了才想到要去孝,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元朝诗人马臻有一首诗作《至节即事》,描写了京城冬至当天浓浓的节日气氛。
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这首诗是说,到了冬至节这天,天色刚亮,浓浓的过节喜气就已经弥漫整个京城了。人们互传名片道贺节日,大户人家的绣幕完全敞开着,都在冬至节的时候,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户户也都趁着冬至,从容地玩耍着。
《至节即事》写出了冬至节的平常生活。整首诗先从大的环境写起,给读者以全景,然后再从细节描绘,抓住一个特有镜头,这种大小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写出了元朝时期京城百姓过节的热闹喜气景象。这样的欢乐,应该和大张伟在歌曲《穷开心》里表达的欢乐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过了冬至,白天逐渐变长,古人认为从冬至这天开始,天地阳气渐强,意味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易经》中有 “冬至阳生” 的说法,因此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好时机,除了食补,还要保持好的心情。那就让我们伴随着王俊凯重新演绎的儿歌《春天在哪里》,一起感受冬至,喜迎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