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课)戚发轫:航天事业的意义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20-02-27 22:14:08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视频来源:央视网(CCTV.com)

一堂好课(2020年2月23日)(航天课)戚发轫:航天事业的意义

视频来源:央视网 腾讯视频

 [播出版完整音频] (m4a音频) (mp3音频) 

 [导演未剪辑版分段音频]

 (第1段)我们为什么执着于上天? (m4a音频) (mp3音频) 

 (第2段)人类的出路,也许在太空 (m4a音频) (mp3音频) 

 (第3段)地球的背面有什么? (m4a音频) (mp3音频) 

 (第4段)载人、探月,下一步我们要去哪? (m4a音频) (mp3音频) 

 (第5段)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上)  (m4a音频) (mp3音频) 

 (第6段)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下) (m4a音频) (mp3音频) 

相关图文:课前预习|康辉现场“吃虫”?《一堂好课》戚发轫传递航天精神 

相关图文:戚发轫做客《一堂好课》开讲挺进太空的光荣与梦想 

相关图文:一堂好课|戚发轫【航天课】内容实录 

相关图文:戚发轫:探索太空是人类永远的渴望和追求 

相关图文:《一堂好课》航天课重点已划好,来领走知识点啦 

相关图文:《一堂好课》首季收官: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 

相关图文:中国青年报|《一堂好课》收官不“放学” 

相关专题:一堂好课(视频集)

关键词:CCTV,一堂好课,课代表,大师,讨论,明星,文化,讲堂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本期《一堂好课》将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戚发轫先生担任主讲人,以“我的太空”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堂航天课。此外,朱正廷将作为课代表,刘洋、陈冬也将作为助教,与现场同学一起走进太空。

 

一堂好课

 

从“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到“万户飞天”的探索壮举,中国人从有文化记忆开始,就对天心怀向往与崇拜,似乎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天的责任。今天,中国人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苍穹之上站稳了脚跟。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的突破,犹如一道道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强国梦,也照亮着人类向着未知领域不断前行的飞天梦。未来,我们如何继续追梦?

 

一堂好课

 

 “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

 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戚发轫讲述航天故事传递航天精神

校训,是每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八个字,便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和准则。而康辉通过这八个字想到了哲学家康德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为什么想起这句话?康辉表示,因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北航校训在某种程度上的解读,更是点出了今天这堂好课的主题,“这堂课上将更多地谈谈未来,未来将如何继续去追梦,而未来那个浩瀚的宇宙空间将继续迎接中国人的出发和抵达。”

本期《一堂好课》特别邀请到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担任主讲人。如今八十六岁的戚老,将重点围绕“中国人和天的关系、交集”以及“航天的意义和精神”两个话题展开,并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向同学和观众传递中国航天事业铸就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他引用道:“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他表示:“我们航天事业六十年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这一种事情是无形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但是它是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队伍能够克服困难。”

 

一堂好课

 

 康辉现场品尝太空食品“黄粉虫”

 课代表朱正廷带领小朋友

 与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从有文化记忆开始,中国人便在“天”上留下了各种行迹,而我们似乎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天”的责任。直到今天,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苍穹之上站稳了脚跟,照亮了我们的强国梦,也照亮了人类向着未知领域不断前行的道路。

在本堂课的第一个课间讨论,“课代表”朱正廷将带领四位小小航天员与刘洋、陈冬进行一场“天地通话”。究竟小朋友们对太空和外星人有着怎样的想象和疑问?真正的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又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的?此外,康辉与李其鸿小朋友还将现场品尝太空食品黄粉虫。究竟这种看似可怕的食物有着怎样的味道?

航天,就是我们不断地去认识自己,不断地向着未知领域前行的永远的渴望和追求。而中国航天的精神,使得中国航天事业有着那么多的超燃时刻。《一堂好课》航天课带你走进那个充满激情、梦想和信仰的浩瀚空间。

 

一堂好课

 

 第一课时

我们今天讲航天课,天是人类生活的第四环境,是国家的主权的第四个疆域。人类的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只生活在陆地上,(随着)人类科技技术的发展,国家主权也覆盖到海洋上了。一百多年前科学技术又进步了,人类到了大气层,国家的主权也延伸到大气层了,所以有领空,有空军、有航空技术。六十多年前又穿过大气层,上了天,所以我们的国家主权也延伸到天上去了,有领天、有天军、有航天技术。所以呢,我们的天,是我们国家主权的第四个疆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天不仅是国家的主权,是我们人类资源寻求的一个重要的方向。那么天上我们去干吗呢?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

大概有三种资源,一种资源就是轨道资源,因为一个航天器、卫星、飞船要绕着地球转,能不通过地心吗?所以这个通过地心的轨道,地球上就有一条轨道叫地球同步轨道,就那么一条,这条轨道很珍贵、很稀缺。因为只有一条,哪儿呢?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这个地方。

还有什么资源呢?环境资源。我们人、生命、物质、材料在地球上都有引力、它都有重力,但是在航天器上没有重力,没有重力的情况下,人、生命、物质、材料它是怎么产生的规律,我们人类要研究它,因为要探索浩瀚的宇宙,人要离开地球,那么一切的物质材料都避免不了在这个环境里存在。另外一个环境,太阳系的辐照,在地面上辐照是减弱了很多,但是在天上,比方水果、蔬菜的种子没有重力、有辐照的情况下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它的基因会发生变化,再回来经过育种专家的几代的培育、选种,可以培育出在地球上培育不出来的高产的、高品质的种子,这就是利用这个环境。

 

一堂好课

 

那么当然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太阳能。但是太阳能穿过一百公里的大气层,衰减得很厉害,但是大气层之外,没有晚上、没有衰减、没有下雨坏天,一年都有充足的太阳。所以你们现在看,只有早期五十年代发射的卫星是用地面带上去的蓄电池,现在所有的卫星、所有的空间站、所有的飞船都有两个大翅膀,而且不仅是两个,有的很多,干吗呢?上天的时候所有的能源都是靠太阳能,所以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率非常高。那么现在我们正在设想,甚至在策划,在轨道上要建立一个太阳能发电站,那么把太阳能变成电能,能把这个电能收到地球给人类解决这个能源稀缺问题,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第三,地球的资源很稀缺了,但是太阳系有这么多的行星,八大行星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咱们地球上只有一个是月球。但是火星、木星它都有几十个,现在还有无数的小行星,这里头有没有地球稀缺的东西?这个地方适不适合人类居住?这就是我们探索浩瀚的宇宙,认识宇宙的长远的目标。

那么下面就讲讲咱们中国的航天,我想有三种能力是我们中国具备了。一种是什么呢?进入太空的能力,你要上天你得能上得去。第二个,天上有这么多资源,你得有利用太空这种能力,你上去了不能利用,没有用。第三,既然是国家主权,我们有捍卫太空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世界上比较起来也是一流的,前几名的,所以我们说我们是大国。

那我下边一个一个讲,要进入太空的能力,天在大气层之外。航空技术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因为航空离不开大气层,飞机能飞起来是靠大气的升力,发动机能工作是靠大气里的氧气,但离开大气层了,航空的技术远远不够了,靠什么呢?靠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号,咱们中国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了天,而且我们卫星还是挺先进的,能唱歌、能看得见。我们是世界上第五个具备这个能力的国家,但是虽然是第五个,但是我们进入太空的能力是最大的、第一个。前苏联是多少呢?八十三公斤。美国是多少呢?八点几公斤。法国是多少呢?三十八公斤。日本是多少呢?九点几公斤。四个国家加起来,一百四十几公斤,我们是多少?一百七十三(公斤),就是我们的卫星的重量,比他们前四个国家的卫星重量加起来还要大。虽然我们晚了,但是我们进入太空的能力是比较大的,但也值得自豪,这是进入太空的能力。

利用太空的能力,很多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航天器大概有三大领域。第一个领域,就是各种各样的应用卫星。第二个领域,就是载人航天技术,人要上天,要解决人上天能生活、能工作的一切技术问题。第三个叫深空探测技术,要探索浩瀚的宇宙,要把宇宙这些大的行星、有用的卫星、小行星搞清楚,能够利用它们的资源。这三部分的能力,就是利用太空的能力。

首先这个卫星应该说是各种各样的,第一类是传输信息,现在这么多的信息从这儿传到那儿要靠卫星。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要覆盖全国、覆盖全世界,靠什么?靠卫星,靠通信卫星。我们当年没有通信卫星的时候,我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靠微波中继,每五十公里一个站、每五十公里有一个站,这样向全国来覆盖,只能覆盖人口的37%,全国看不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因为没有通信卫星。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卫星呢?1975年,中央决定要搞中国的通信卫星,叫“三三一工程”,花了九年的时间,我们在1984年的4月8日,把东方红二号卫星从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用长征三号火箭把它送到三万六千公里赤道上空,相当于把我们中央电视台的天线送到静止轨道了。这个效益是很大的,现在我们的通信卫星不仅中国在用,现在已经整星出口到南非的尼日利亚、南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欧洲的白俄罗斯、亚洲的老挝和巴基斯坦,所以应该说走入全世界。

而且我们重要的是,一个通信卫星只能覆盖地球的三分之一。当年我们没有中继卫星,所以杨利伟上天那个时候,2003年,他在地球的背面是不能跟家通话的。现在我们在赤道上空,每一百二十度放了一颗通信卫星,就是中继作用,那么应该说,我们现在的航天员,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和家里有了联系。我们现在有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既有静止轨道的,也有极地轨道的卫星。我们现在有海洋卫星、有资源卫星、有减灾卫星,所以就说从卫星这个系统来看,我们有传输信息的、有获取信息的、有发布信息的,应该说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个轨道的资源,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服务的。

 

一堂好课

 

现在我们中国有多少卫星在天上呢?现在三百多个。现在世界上有多少呢?有一千多个。但是我们近四五年发射的卫星数量,每年是世界第一。第二个领域,就是载人航天技术。中国人是第一个敢于冒险上天的,人类当中的一位叫万户。在四百多年前他就敢于实践,用当年的技术搞了一个大的椅子、绑了四十几个当时的那个固体火箭、拿两个大风筝就准备上天了,但是壮烈牺牲了。世界上都认为第一个上天的航天员,虽然失败了,是中国人万户。所以现在月球的环形山有个叫万户就纪念他,所以就说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梦想要上天。但是真正要做呢,是到了二十世纪,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空间实验阶段、第三步是要空间站阶段。就从2021年到2024年,我们要建成中国的、自己的空间站。

那么浩瀚的宇宙,要整个把太阳系里头这些地外星体要搞清楚的话,是同时很困难的,一个一个来,我们中国也是从月球做起。

月球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是绕月飞行,应该说我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在不同高度把月球的表面的情况搞清楚了,为落月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完成任务了。第二步就是落月,我们中国做了一个外国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是我们把嫦娥四号送到月球的背面去了,因为月球和地球的公转自转关系,月球的一面永远对着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的人永远看不到背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巡视器,就是玉兔月球车送到月球的背面。我们中国做到了,应该说做了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影响很大。当然了,第三步就从月球上拿一点东西回来,用我们自己拿回来的东西分析分析,月球上有水没水,怎么样。所以觉得很重要,所以月球应该是我们有计划按步骤来完成。但是我们火星去不去,火星我们确确实实有点遗憾,印度先去了。但是火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它只有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去才最方便,每二十六个月有那么一次。所以今年就赶上了,就离地球最近了。

所以今年我们要到火星上去,而且要把火星车送上去,就是一次完成三件事情,绕、落、巡视。利用太空这个能力,这三个领域我们中国都取了比较大的成绩。

 

一堂好课

 

 第二课时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仍然很严峻。我们这一代人是解决了有无问题,人家有了我们没有,但现在我们面临什么问题呢?我们要赶超,我们要超过他,我们要做他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靠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强大的梦想,要有一种精神的力量。

在嫦娥四号发射成功的时候,习主席给嫦娥四号的队伍做了一个讲话,他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可以我们大伙共勉,“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所以我想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梦、要有一个信念、要有个理想。我们航天事业六十年了,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精神,这一种事情是无形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的,但是它是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队伍能够克服困难。所以我们中央在2016年,就是中国航天创建六十周年的时候,为了宣扬这个成绩,为了宣扬这种精神,把每年的4月20号定为航天日。这航天日的目的,就是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国尤其是全国的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积蓄什么力量呢?人才的力量。所以我想最后我给大伙讲一讲,六十年了,中国航天事业铸就了什么精神。

第一,就是航天精神。形成于创建初期,五六十年代,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核心就是自力更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事业,包括一个个人要想发展、要想强大、要想超过别人,靠自己,要自力更生,靠不了别人。这一点我们六十年来有深刻的体会,在66年10月27日,我们“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不得了的事情,靠的谁?就靠我们自己。

所以从这儿开始起我们面临的问题,凡是你没有的别人不会给你,凡是你经过努力搞得差不多了,他为了挣钱他又说卖给你了,那是二手货,我们用他的东西肯定不是他最好的,我们自己没有办法靠自己做的,现在还要卖给他了。所以我觉得航天精神虽然那么多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核心,当年需要,现在更需要。所以我们在座的年轻人,你们现在面临的是比我们当年更有挑战性的,更要努力,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所以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意识的话,所以我们要努力。

第二个要讲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时候?改革开放以后,99年提出来的,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表面上看差不多,加了一句话,热爱祖国。这个热爱祖国为什么在航天精神里不提?因为五六十年代,爱国不要讨论、不要教育、也不要上课,我们那一代人都感受到了中国落后、挨打、受气这个形势给我们的感受,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思想。等咱们建国了,我念高中了,那个时候有航天的概念吗?没有啊,航空是有了,飞机挺吓人的、日本人老来轰炸。中国(就要)亡国了受气,有了国家,国家不强大还受气。所以那个时候,就刚才讲的一定要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激发出来的理想。在99年的时候,为什么要提倡,为什么要加上热爱祖国,为什么要树立二十三个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那里头大部分从国外回来的,他们也都感受到旧中国的那一个苦难,所以我就想,这种精神永远也不应该忘掉,所以要铭记历史。

比方说,我们搞东方红一号的时候,我们要保证这《东方红》乐曲不变调,要不出问题。周总理亲自过问,问你戚发轫,这东方红卫星上了天,这《东方红》乐曲会不会变调乱叫啊?确实我很难回答,但是我们确实将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实验我都做了,都没有问题,就是没上过天。我在搞东方红一号的时候,就要做这个实验,困难,要做低温实验,没有低温实验室,在海军的那个冷库里头,这边又是鱼又是肉,我们就在那做实验了,夏天穿着那塑料鞋出来以后都变脆了、都碎了,就在那种环境下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这种精神现在提倡教育,我想我们要主动地去了解这个历史,主动接受这个教育,确确实实我们要能做到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团队、爱我们的岗位,就是爱国了。

 

一堂好课

 

不要把爱国看得那么神秘,高不可攀,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鲜血就能把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时间、把我们的能力献给你的岗位。我们那个时候是什么意思呢?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现在你们那志愿都是自己填的、自己去的,你应该更爱那个事业。所以我就想现在我们每个人能把自己的岗位工作搞好了,学生你就学习,你就把学习搞好了,老师就是上课教学的,你把学教好了,国家就强大了,这就是爱国。

第三个就是载人航天精神,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是1992年到2003年,十一年期间把杨利伟送上天了,中央宣传这个精神。我是亲历者,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航天人、航空人、我们年轻人都要有这种精神,对我自己来讲我也有点考验,我一辈子就是说领导叫干嘛就干嘛,我是学航空的,要我去搞航天我愿意,原来搞火箭叫我搞运载火箭,我也愿意。搞完运载火箭了说成立搞卫星的,要我来搞卫星,我也愿意,因为国家需要。但到最后搞完卫星了以后,叫我去搞飞船,我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呢?太难了。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我能干吗?领导也跟我们要求过,可以失败,航天员不能牺牲,要救回来,我们中国人不能死人。怎么来保证?要做充分的地面实验,这是我的教育,六十年代的教育,七十年代我用在东方红上。那么现在到九十年代了,我也得用在飞船上,做什么实验呢?做热真空实验,在真空罐里头,这个真空罐是亚洲最大的。再做振动实验、力学实验,这个振动台在当年是世界最大的。再做电性实验,电磁兼容实验室是亚洲最大的。(领导)表扬说你们真不简单,你看这么快,明年能发射吗?我说太困难了,不能行。

这对我们来讲压力太大,怎么办呢?群众是有智慧的,我们两位副总师和一些人是参加过返回式卫星的,返回式卫星我们很成功,也是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做过的,他们有经验,返回式卫星回来以后都烧坏了,但是里边的仪器经过检测以后还正常,所以这是一个我们的实际的经验,这就是老同志的经验,说能不能把我们地面做实验的这些设备,改装成为第一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应该说这是有根据的,而且现在来看还有超前认识,我们就是经过这么努力,99年把它达成了。不仅回到中国,离预定的那个落点只差十公里,这是世界最精准的。

现在说实在的,我们航天还是压力很大的,现在我们都说我们自己是个大国了,人家问我,戚总啊,中国算老几啊?人家外国人说咱们算老三,为什么呢?中国搞了大的工程项目,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探月、北斗就是大的,别人不是没有技术搞不了,是它没有钱搞,欧洲小国它(没有)那么多(钱),搞不了。

我们确实比他们强,但是我们确实还有一些东西还有差距,因为我们航天领域挺大的,包括航天技术,就是我们现在说这一段,我们跟国外差距不是太大。但是空间科学我们还差距很大,探索浩瀚的宇宙,我们就到了月球,火星还没去啊。人家八大行星都去过,我们这就是差距。另外我们中国卫星是世界上第二多的,但是我们用得并不好,我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大的产业给国家创造财富,我们也落后,从这个意义讲,中央也提出我们三个领域要平衡发展,我们现在还不平衡。

 

一堂好课

 

跟大伙讲的意思确实成绩很大,在世界上被人家很看得起,但是我们自己要明白,要想在第二个一百年成为科技强国、要在2035年左右成为航天强国,挑战很严峻。你们要知道,任务在你们身上,希望大伙努力。还是按习主席那句话,要有梦,要创新,要实干。

 

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

 

“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CCTV大型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汇集12位“学科领路人”,走进高校、走进社会,“好课班主任”康辉邀大师授课,为新一代年轻人带来学科与思想的启蒙,明星课代表率领同学们课间讨论,共同畅游无涯学海,追寻思想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一堂好课》将正式开讲。这档节目是央视综艺频道在文化节目上持续加大布局的全新力作,“好课班主任”康辉将邀请十二位大家,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为年轻学子和广大观众传道授业解惑,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

 

一堂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