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患儿天籁之声打动全场
经典咏流传(2020年1月26日)那英肖战身穿绝美民国服饰合唱主题曲 9岁患儿天籁之声打动全场(视频)
相关图文:当那英遇上纳兰性德,叶赫家族两代人跨越三百年的血脉共鸣
相关图文:他用青春版《竹石》点燃全场!康震:你就是王羲之笔下的茂林修竹
相关图文:美!意大利童声合唱团用“十级中文”完美演绎中国经典
相关图文:一首歌为何听哭所有人?因为我们就是那棵风雨击不倒的小草
相关专题:CCTV经典咏流传
关键词:CCTV,经典咏流传,诗词,歌曲,音乐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千年一声唱》 演唱:那英 肖战; 2.那英为你唱经典《长相思》; 3.《山水又一程》 演唱:那英; 4.肖战为你唱经典《竹石》; 5.《竹石》 演唱:肖战; 6.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为你唱经典《绝句二首(其一)》; 7.《花儿朵朵》 演唱: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 8.冯家妹 陈果毅为你唱经典《赋得古原草送别》; 9.《草》 演唱:冯家妹 陈果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经典。每个人对待经典的方式也不一样。《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带你一键穿越,传播经典!当那英遇上纳兰性德,叶赫家族两代人跨越三百年的血脉共鸣。肖战用青春版《竹石》点燃全场!你就是王羲之笔下的茂林修竹。意大利童声合唱团用“十级中文”完美演绎中国经典,美!一首歌为何听哭所有人?因为我们就是那棵风雨击不倒的小草。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大雪纷飞 寒风凛冽,她富有磁性的嗓音,将这寥寥几句词,唱出了千回百转的细腻情感。《经典咏流传》三季以来,那英一直在等待那首能击中她内心的诗词,如今这首《长相思》出现了,不仅是因为词中的“真性情”让她一见倾心,更因为她与纳兰性德跨越300年的血脉渊源。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出生贵族,而纳兰家族在入关之前属于叶赫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叶赫那拉氏。随着满族与汉族的慢慢融合,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就变成了后来的“那”姓,如此说来,那英与纳兰性德确实算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了。
说到这位“祖上本家”,那英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康震评价道:“他天生就是一个纯洁的,有赤子之心的诗人。”
纳兰性德于雪虐风饕的时节出生,生于豪门贵府的他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在仕途上也顺风顺水,但他从内心深处不喜人情世故,只爱流连于诗词间的和谐,词文寄托了他深邃细腻的情感,有“山一程,水一程”的依依惜别,也有“夜深千帐灯”的悠悠孤独,这种才华和才情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称颂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然而天妒英才,纳兰性德30岁便离开人世,而他自由的灵魂留于诗词间,一直被后人吟诵至今。
作为经典传唱人,那英唱出了这首诗词的真挚情感,也唱出了自己的生命力量。同纳兰性德一样,那英也极具天赋。21岁那年,她赴北京参加歌唱比赛,就以沉稳且亮眼的表现夺取桂冠。4年后,她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从此在歌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但这如潮水般的荣誉,并没有让她失去心中的“真”,岁月从未让性情中人沾染世俗尘埃,如若生在同一个时代,那英与纳兰性德应是相见恨晚。
对那英来说,唱歌必须要真实感受,“如果用歌声表达的话,应该层层地递进、一层层地剥离,你要深深地被感动,(才能)直击人心。”她将“真”变为生命的表达,她的歌唱就像诗人用文字发出的呐喊,这种歌我合一的境界,让康震感慨:“从演唱的角度来讲,也可与纳兰比肩。”虽然那英没有像纳兰性德那样,跋山涉水、风雪兼程的经历,但她将自己数十年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在契合纳兰性德悲愁的情感之上,释放出一种超脱的浩然之气。
时隔30年,当她哼唱起老歌《山不转水转》,心境已然完全不同了。21岁时,那些山水是拼尽全力,也要“闯”过的艰难险阻,而现在是恬淡静然的人生风景,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现在又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真正的人生想必就是这样,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如今那英在唱到“山一程,水一程”时,少了一份忧愁,多了一份从容,既倾注了她自己的人生感悟,更带着对纳兰性德的敬畏与理解,由此成就了廖昌永口中所说的“经典加经典”。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诗,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肖战用摇滚的方式炸裂演绎,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一曲高歌,着实把鉴赏团和全场观众惊艳了一番!
廖昌永一脸震惊地感叹“太意外了”,连康震也豪不掩饰自己的惊喜,他引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茂林修竹”一词来形容肖战。
在康震眼中,肖战平日文质彬彬、文静内敛,看似纤细,实则拥有自己坚定的内心。正如百年前的郑板桥,看似文弱,却能写出苍劲有力的诗句。“这种演唱就是内心的一种表达,我觉得这是青春版的《竹石》。”
这篇大家耳熟能详的《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竹石,石缝中顽强挣扎的竹子,让人读题便心生敬意。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他却尤爱竹,在郑板桥看来竹之精神有两个——顽强和潇洒。不管生长在什么环境之下,它总是昂首挺立,越经历过风雨的锤炼就越发坚韧且有力量。
经典传唱人肖战同郑板桥一样,也最喜欢竹子,并且一路被“竹”指引人生方向。8岁时,他开始接触国画,在一笔一划的描摹下感受竹的浩然正气。从小在川渝地区长大的他,四季都能见到翠绿长青的竹子,有美味可口的竹筒饭,有很特殊的职业叫做“棒棒”。竹子伴随了肖战的成长,也化为一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不论是曾经默默无闻地积累,还是现在被热烈的人气包围。他始终在心中告诉自己,要如“竹”一般坚定,不能被环境改变,也不能随波逐流。“竹”对于肖战来说不仅是四君子之一,更是他人生蜕变阶段的见证者。
肖战透露这首《竹石》的编曲,也是经过了一番酝酿,“最开始的编曲其实是温柔的版本,但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最后发现原来是缺少了竹子的力量感,缺少勇于冲破阻碍,拼命往上的精神。”
所以,他一改往日清秀温润的形象,在编曲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将经典与摇滚相结合,为歌曲赋予了竹子的力量。“竹子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坚韧挺拔的,春夏秋冬都四季常青,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大自然,面对生活。”这种坚韧精神,他深受感染,作为经典传唱人,他尽全力用歌声诠释出自己的理解,唱出了心中所想。
一直以来,竹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文人常常借竹子的青翠、挺拔、坚韧,来赞颂君子的气节,展示君子的品格。一根纤细的岩竹,被倾注理想,托竹之坚韧,言人之傲骨。古有君子如竹,不刚不柔,高风亮节,今有青年如竹,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时代青年正逢好时代,我们是社会的受益者,也是社会的建设者,此刻更应该怀揣理想,积极向上,奋勇前行,谱写人生华章,尽显青年璀璨光芒。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926年,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正在为歌剧《图兰朵》创作寻找灵感。在一个外交官家里的八音盒里,他听到了《茉莉花》这首曲子,于是把它作为歌剧里的一个音乐动机,谱写出这部享负盛名的歌剧的引子。
而今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来自意大利的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的40名小团员,用一曲杜甫的绝句,温暖了所有人的心,感情纯真又丰富的童声,用理想的纽带把我们连结在一起。
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颇负盛名,是意大利一年一度的传统著名儿歌赛事,“金币(Zecchino D''oro)”世界儿童歌曲大赛的伴唱合唱团。虽然是儿童合唱团,他们的演出视频被许多成年人收藏,他们的演唱作品也出现在许多人的歌单中。
《Filastrocche E Tiritere》是一首特有节奏感的清唱,歌曲的最后两个小孩说:“我们唱得怎么样?”“我们唱得好极了。”萌化众听友。
这次来到《经典咏流传》演绎中国经典,孩子们演唱的是一首杜甫,“极度温暖、极度安适”的描写春天的绝句。虽然对中国诗词的具体含义,没有掌握得那么精准深刻,但只有几岁的小朋友们,也能想象到到诗中所描绘的色彩与温度,感受到爱意与美。
担任安团指挥有27年之久的sabrina老师表示:“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就像意大利的但丁。这位诗人的诗词能够引人深思,也能让人展开想象。杜甫的诗歌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把五官的感受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好的画卷。”
但丁与杜甫这两位文学巨匠,都擅长用家乡方言、俗语进行创作,也都运用雄奇的想象力和包罗万象的体验,一层一层地铺写与融合,形成我们感受得到的意境,而安团站在这个舞台上,不仅带来了声音与艺术上的美,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美,有时刚好就产生于不同事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在孩子们的表演中,我们听到了“咙咯儿哩咯咙”这样的中国元素,穿插入《茉莉花》、《花儿朵朵》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名曲,再加上汉语独有的韵律美和杜甫诗句中工整的对仗,还有古典五音阶与“意式风情”装饰复调的结合,他们唱出了绝句清新悠远的意境。在静怡、明朗与怡然自得中,诗句与音乐都迸发出更打动人心的能量,我们可以感受春意盎然和无穷无尽的美感。
自2015年末首次来华演出以来,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等歌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员们也透过古诗与歌曲,产生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这扇文明交流互鉴之窗丰富了我们的认知和感情,一个事物具有了众多品格,而一个词汇也具有了万千感情。
曾经,在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让文化打破了地域的壁垒,世界的样貌被完整地再现和表达。而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0年,正值中意迎来建交50周年之际,浩瀚的文化、艺术与思想,等待着我们去和它们相遇。在经典的流传中,诗句的博大精深、音乐的精神火花铺就沟通的桥梁,让中外、东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美美与共。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年伊始,新一季《经典咏流传》舞台上,迎来了2020年最动人又充满生命力的声音。这首经典传唱,让撒贝宁感慨:“把所有人的内心都打了一拳。”让听过无数“金嗓子”的廖昌永老师上台拥抱两位传唱人并由衷感叹:“你们是用生命在歌唱生命。”
让鉴赏团成员康震老师为之动容:“展示了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力量。”也让全场无一例外地泪流满面。
当经典传唱人冯家妹和陈果毅带着他们的故事,打开白居易千年前写下的成名之作。这20个熟悉的汉字,乘着歌声飞进亿万中国人心中,这首很多人从牙牙学语背到为人父母的小诗,也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生。
这打动人心的传唱背后,凝聚着三株“小草”的生命故事。
9岁的经典传唱人陈果毅,在16个月大时被确诊为患有SMA(脊髓性肌萎缩症),尽管他的肺活量仅为其他孩子的五分之一,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唱歌的爱好,反而努力学习唱歌来改善呼吸。
舞台上,瘦小的果果像小草一样纤细柔弱,但当他轻轻张口,哼唱出一段《父亲写的散文诗》。整个演播厅仿佛拥有了无限生机,仅仅四句歌词,几秒钟的时间,竟让主持人撒贝宁也湿了眼眶。沉默许久,他才说道:“你(刚才)打了我一拳。”
而这首《草》的歌词,则是另一位SMA患者——包珍妮,与“诗王”白居易跨越千年的合作。
“如果你的一生已经注定,你还会努力生活吗?”节目播放的小片里,包珍妮用轻快的语调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仔细聆听,背后是呼吸机运行的厚重声音,她在用自己的乐观坚韧,对这个提问作出有力回答,“我会更加努力地生活下去。”
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4岁的包珍妮,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奇迹般度过了19年。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日子里,仅有56斤重的包珍妮,凭借一台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呼吸机,和唯一能动的右手大拇指,创作了许多闪着光芒的文学作品。
看似脆弱不堪的小草,却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野草颂”,其实也是一首生命赞歌,16岁的白居易为草赋诗,19岁的包珍妮用生命为《草》做了注脚。少年包珍妮与少年白居易跨越千年隔空对话,让他们产生共鸣的是五千年来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坚韧的生命力。
在经典传唱人冯家妹的身上,小草的生命力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诠释,冯家妹曾因为SMA失去了女儿,但在走出伤痛之后,她把这一切看成是上天给自己的一份责任和机会。这些年,在她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SMA群体,也被他们超乎常人的坚毅所鼓舞,冯家妹在为SMA群体付出的同时,从他们身上收获到了更多力量。
就像歌中所唱:“原来小草从来不孤单,风把它吹向朋友怀抱,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曾被命运击倒。”狂风可以吹倒一棵大树,却无法击倒一株小草。
短短20个字的小诗能流传千年,正因它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如今这首小诗融入歌声,又有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小果果、包珍妮还是冯家妹,他们看似“无力”的生命,却从未被狂风暴雨击倒过,他们的人生轨迹,如同小草一样渺小又坚韧,是每一个平凡个体的缩影。
我们为之落泪,但并不因此悲伤。因为这首“生命之歌”,可以直击人心,输出力量,就像康震老师所说:“没有什么能轻易把我们打倒,野火烧不尽爱和希望,每当春风再次到来,我们这一株一株的小草,终将汇成茂盛的草原。”
这是《草》的能量,也是经典的力量。经典之所以流传千年,滋养着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它让人每每遇到困境时,都能有所参照。每一代人在被它感染的同时,又在传承中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和生命力,而经典就在这一代又一代的血脉传承中,不断滋长,不断强大,蔓延成为生生不息的辽阔草原,它让我们看见自己无尽的力量,也让我们从中看见,对自己和对未来的希望。
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将在前两季基础上继续突破: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和世界意义,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节目将加强曲调的旋律感和歌词的共鸣性,进一步丰富歌曲的创作类型、提升经典的传唱度;同时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唤起大众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