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2019年11月24日)(文博课)单霁翔:文化的力量
音频来源: [播出版完整音频] (m4a音频) (mp3音频)
[导演未剪辑版分段音频]
(第1段)五千年文明是真的吗? (m4a音频) (mp3音频)
(第2段)文物和每个人血脉相连 (m4a音频) (mp3音频)
(第3段)我为什么在故宫卖口红? (m4a音频) (mp3音频)
(第4段)木结构的故宫为什么没有火灾? (m4a音频) (mp3音频)
(第5段)人类第一个为文物建的医院 (m4a音频) (mp3音频)
(第6段)故宫里面为什么没有树? (m4a音频) (mp3音频)
(第7段)打造十亿万级的博物馆靠什么? (m4a音频) (mp3音频)
相关图文:文物保护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单霁翔用《一堂好课》为“文物观”划重点
相关图文:文博课剧照大放送!
相关图文:《一堂好课》| 单霁翔:让文物活起来
相关图文:课堂回顾 | 三件文物,一座古城,一幅画
相关图文:好课要点笔记大放送
关键词:CCTV,一堂好课,课代表,大师,讨论,明星,文化,讲堂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本期节目课堂将继续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由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担任主讲人,带来一节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根脉的文博课。此外,“值日班长”黄晓明,“课代表”霍尊、于朦胧也将带领北外学子展开精彩的课间辩论等环节,共同感受文化的力量。
这些年,“文博热”作为一股年轻的文化现象,正成为“文化自信”的美妙缩影。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参观博物馆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你可曾想过,文物和我们每个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总台出品《一堂好课》走进美丽开放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好课班主任”康辉,“值日班长”黄晓明,“课代表”霍尊、于朦胧陪伴各位同学一起,聆听了由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带来的文博课。
第一课时
2019年的7月6号,一个喜讯传遍了祖国大地。就是在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这些年,我们几乎每年都有我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是这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这次申遗的成功,使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故事传遍了我们的世界各地,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世界遗产运动在国际上也不过百年的历史。但是呢,它迅速地传播却在今天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文化自然遗产,它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独有的;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1972年就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公约,就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们平常叫做《世界遗产公约》。我们国家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相对时间比较晚。但是1987年,中国就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大家熟悉的长城、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
那么,这些进入世界遗产以后,就像打开了我们走向世界遗产宝库的一座新的大门。我们国家通过申报,也成为了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我想,最多也不是重要的,而是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
其实呢,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在不断地拓展我们保护的范围。比如过去,我们文物保护的是文化要素。比如泰山,保护的是摩崖石刻。那么当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认识到其实摩崖石刻跟它的山体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文化景观是要整体保护的。于是泰山、庐山、青城山、峨眉山、五台山、武夷山、黄山这些名山大川今天都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个不同的就是:过去我们文物保护往往保护静态的,比如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包括我们的万里长城。但是今天,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人们生活其中的、生产其中的那些地点,比如江南水乡;比如传统村落;比如民族村寨;比如历史街区这样的(地方)大量地进入了我们今天保护的视野。随着我们的认识的提升,使我们一些珍贵的文物被保护下来。比如最早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植物是河北的聚馆(古贡)枣园。一片枣树林子,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活态的,它是动态的。它能进入文物保护,这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袁隆平院士听说了,说是植物也能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吗?那我做了三十七年杂交水稻,那水稻田能不能进入?
他给国家领导写了封信,我就去调研那个地方,在湘西很远的地方,但是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在这里面长期的工作。那么我们看到这些水稻田,还有他当时非常艰苦的居住的环境,今天都历历在目。我们写了报告,那么它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就使我们今天这些保护的项目跟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发生了关系。
那么第三个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就是,过去呢,文物保护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后来扩大到历史街区、历史村镇、历史城市;由点到面。比如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佛教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万里茶道,比如像红旗渠这些人类开凿的水利工程,今天也进入了保护。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第四个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是,过去呢,文物保护保护那些古代的,历史悠久的,但今天呢,还要保护那些二十世纪的那些当代的文化遗产。大庆第一口油井、大寨的梯田和村庄、核武器研发的基地、卫星发射的中心,都进入了遗产。我去新疆的克拉玛依,多少诗歌、多少歌曲,当年歌颂我们的石油工人,挺进荒原,竖起高高的井架,摘掉了我们国家贫油国的帽子。当新型的采油工具:磕头机进入油田以后,那些井架慢慢就没有了。今天把它保护到博物馆里面。我们今天女排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之祝贺,那么女排的腾飞馆,这是在福建的漳州,郎平和她的战友们是从这里面走向世界,夺得了当年的五连冠。所以这个腾飞馆就应该把它保护下来,作为女排精神的一个纪念。
第五个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不同的,是文物保护保护那些宫殿建筑、寺庙建筑、纪念型建筑,但是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那些传统的民居、那些工业遗产、那些人们生活司空见惯的这些。但是呢。它们有它们的独特价值的。世博会的期间,上海市成功地保护了江南造船厂的工业遗产,把它用做了展馆。
上海作为当年的大工业城市经济中心,它的根、它的魂。
第六个,大家知道,文物保护保护的是物质的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那些非物质的。越来越多的非物质遗产,比如羌族的羌笛、黎族的黎锦、哈尼族的耕作技术、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过年习俗。进入了保护。还有那些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字号,今天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保护。那么这样一个境界,这样一个视野,使我们知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千家万户,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那么就能动员起社会的力量,来进行保护。
我举一个例子:就在大城市的中心区申报世界遗产难度是非常大的。杭州西湖要申遗。杭州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一个大城市,西湖在城市的中心。它的特点就是:三面云山,一面城。那你要成为世界遗产,首先你要确保你三面云山不能有新的建筑侵入。这要下很大的决心。但这十年申遗路啊,西湖得到了保护。今天大家无论是荡舟西湖还是漫步苏堤、白堤,都看不到任何一栋建筑侵入到三面云山里。杭州市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气势磅礴地建设了新城。十八年以后,G20峰会的时候,把这座新城的景观传遍了世界。
这就实现了梁思成先生当年主张:保护老城、建设新城,相映成辉,在杭州得到了非常好的实践。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再举一个例子:2004年的8月20号,在贵州黎平县的地坪乡,这是一个当年还比较贫困的一个侗族的山村。当年2004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七百多块钱。但村庄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风雨桥:地坪风雨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这天下午下暴雨,山洪一浪一浪从上游滚过来,这个桥就摇摇欲坠了。那么当时村民去找绳子、找铁丝来捆绑这个桥,不希望它垮掉。但是根本无济于事。一个巨浪打来,这个桥轰然的就倒塌了。但就在这个桥倒塌的这个时刻,在场的一百二十四名侗族的小伙子纷纷地跃入了洪水,拼死地打捞家乡风雨桥的构建。三天三夜,从贵州一直打捞到广西,告诉沿途村庄的村民,上面漂下的木材是我们家乡的风雨桥,我们要把它们运回去,我们家乡不能没有风雨桥。那么在政府的组织下,经过十多天的时间,他们打捞上来的构件运回了地坪乡。一清理,居然二十八根大木构一根都没有少,百分之七十三的风雨桥的构件回到了原地,使这座桥得以重建。
当媒体采访村里的老人说,为什么在桥垮塌的时候,也没人组织,孩子们就能纷纷地跃入洪水去抢救?老人说,这就是他们的家呀。他们从小就在桥上听老人讲故事,做作业,唱侗族大歌。侗族大歌里面就一句歌词:地坪花桥传万代。所以花桥早已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了。花桥遇到什么危险,他们都会挺身而出的。这就是当我们民众跟他们家乡的文物建立了血肉联系以后,才能出现的奇迹。
这些感人的故事,就是引起我们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文物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长期以来在争论,但是呢,保护也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经过我们的时代,经过我们的城市,能够把它真实完整地传给我们子孙后代,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告诉我们,公众参与性文化遗产不是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利,不是部门行业系统的工作,它是全民的事业。应该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亿万民众,我们的文化遗产才会更安全。
第二课时
我工作在故宫博物院,今天进入了文旅融合的时代。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课题。我是2012年1月到这里工作。我知道这里有很多的世界之最。那么这些世界之最,怎么叫人们感受到呢这是一个难题。
因为我看到大部分区域其实都没有开放,人们可以参观的区域是一小部分;我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面的,拿出来展示的不到百分之一;观众虽然每天都会有很多,但是我跟着他们一遍一遍地走,我就体会到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跟着导游的小旗盲目地往前面走,听着并不专业的讲解,其实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有的老大爷、老大妈,孩子领着,走累了坐在台阶上,从包里面拿出他们自己带的行军壶里面的水,把盖拧开,拿着自己带的干粮在那吃,在那喝。就是他们可能都舍不得到饭店吃一顿饭,他也要来到故宫。但是当人们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我们对得起他们吗?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些世界之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的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贡献,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一切做法,究竟以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我们服务对象方便为中心?长期以来人们抱怨,这么大的一个故宫博物院,总叫我们坐在台阶上、坐在铁栏杆上,那铁栏杆都给坐弯了,不能设些椅子吗?那么我们经过研发,我们选择了大流量观众使用,红墙房瓦下的坐椅。现在,在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一万一千名观众,在各个地方能有尊严的坐下休息了。
长期来,人们抱怨你们层层大殿都是黑黑的。天气越亮,里面越黑。不能把它们点亮了吗?叫我们看得清楚一点吗?我们要无数次的跟观众耐心地解释:这是木结构的建筑,不能通电。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试探地选择了LED的冷光源,不发热。开灯的时候,两名工作人员在两边值守,用测光表反复测敏感部位的光线,不能超标。什么样的室内什么样的光线更好,反复地进行调试,征求观众的意见,观众满意了,这样我们开始用一年半的研发以后,点亮了紫禁城。太和殿它被点亮了;中和殿被点亮了;保和殿被点亮了;乾清宫被点亮了;交泰殿被点亮了。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博物馆,我们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确保安全。大家知道这两年确实发生了一些文化悲剧,比如去年一把大火,巴西国家博物馆百分之九十的文物被烧毁了;今年年初一把大火,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遭到了重创。听到这些消息确实也很难过。但是我也在想,这些砖石建筑,居然它都敢着火呀!故宫可是一千二百栋,全是木结构的建筑,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博物馆比我们防火难度更大。总之,强大的消防力量才能使我们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时得到扑救。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预防性保护。所以,2014年、2015年、2016年,故宫博物院组织为时三年的全院的环境大整治。室内十项内容,室外十二项内容,为时两个星期的全院的大扫除,先把我们的杂物清扫干净,然后清扫非开放区的杂草。我们老先生有经验,告诉我,你进去时候要大喊两声,叫小动物先跑你再进去。否则你踩了小动物,你也尴尬小动物也尴尬。
过去我们的瓦上长了很多的草,但是它们要生存,就把根扎在我们的瓦里面。瓦拱松动了,雨水灌进去,梁架子就遭朽。所以我们开始对杂草宣战。很不容易,因为你不是把它拔掉就可以了,两场雨下来它又会长出来。斩草要除根,所以要一块一块瓦把它揭开,把草根拿出来,把古建修好,把缝抹实,不要叫草籽再进去。两年的奋斗,我们终于可以对社会宣布:故宫博物院一千二百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草。
刚才我说这些都不是复杂的,都不是最大的挑战。真正的挑战,就是要为每一天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服务好。故宫的挑战的严峻性在于:观众增长的速度太快。人们形容,进了故宫博物院,就没看见地面是什么样。一直都后面人推着往前面走的。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是要站在保和殿,故宫最陡的大台阶的上面,嗓子都喊破了,告诉人们不要推攘,注意脚下。如果发生推攘,叠罗汉似的压下来,孩子、老人是很脆弱的。所以,九十四年来,故宫博物院没有踩死过观众绝对是奇迹啦。所以,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宣传,把旅游团积极地引导到淡季,把淡季的展览办得同样好,在淡季设了很多的免费日,叫大家体验。这样呢,人们慢慢体验,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接受了,限流成功了,分流成功了,人山人海的故宫博物院永远的一去不复返了。
但是真正解决人们参观质量,还要靠我们扩大开放。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对我们很受教育。就是长期以来,人们进入故宫都会目不转睛地往前面走,去看三大殿。但是突然间有一天,人们进来以后,很多人都往西边跑,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于是媒体就出了一个网络名词叫“故宫跑”。他们跑向哪儿呢?原来他们跑向我们西边的武英殿。那里正在举办石渠宝笈特展。我到那刚往那一站,这位老先生就认出我,说,你是不是院长啊?我说,是啊。他说。你们故宫博物院怎么搞的呀,办一个展览怎么像运动会一样,还叫我们跑啊。他说,我七十岁了,我最早来的,还穿一双球鞋,结果一开门,第一批没跑进去!我赶快承认错误,我说我们好好办运动会!连夜,我们就做了二十个牌子,做了一千个胸牌,第二天早上不到七点,我们把牌子在广场上立起来了。一个小时以后,那么石渠宝笈展览运动会的开幕式就举办了。那么开幕式完了,就入场式。人们戴着胸牌,然后第一组入场、第二组入场、第三组入场……就再也没有发生“故宫跑”。
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馆举办展览有入场式的只有故宫博物院。但是人们确实来得太多了。上午大家情绪还比较好,互相认识认识,聊聊天。一到下午四点多以后就不行了,情绪就比较激动。我一露面就围着我说,院长今天能不能晚一点闭馆啊,我们看完了再闭馆行不行?排了好几个小时了。我当时也很激动,也很感动。我就不计后果地说,大家放心,今天最后一个观众看完了以后我们再闭馆!结果豪言壮语说出以后,后果就很惨呀,就到后半夜了,晚上八点我去看观众,我说,怎么样,累了吗他们说,累也要坚持!他说,你们故宫博物院怎么没有水喝呀?因为我们晚上从来都不开放,我们赶快烧了二千五百杯茶给观众递上去。过了四个小时,十二点,我去看观众,我说,怎么样喝茶了吧?他们说,喝茶了,但是饿了呀。我说,那赶快拿方便面吧。我们把全院的方便面都找出来,八百多盒,一个观众沏上一盒。后来我听说,全世界的博物院举办展览,免费发方便面的只有故宫博物院。又过了四个小时,夜里四点多,最后一批观众可以往里边走了。两个小时以后,最后一名观众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去时候,天都快亮了。苦熬了一阵,我们得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就是我们再也不能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文物收藏在库房里面,再不能大部分区域都不开放。人们有强烈的那种文化需求。所以我们加快了开放的步伐。那么2014开始,我们推开一座座大门。这座大门叫隆宗门,它的打开意味着广阔的西部区域第一次开放。
西部区域我们员工过去把它称作叫女性的世界。我想了想,不是太准确。我给加了两个字,有点搞笑,但是更准确:这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因为它住的是皇帝的母亲们。我们在这个地方建了五个雕塑的展厅,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的雕塑馆。比如这个高大的菩萨,一千五百年前北齐的,非常珍贵。每当走到这的时候我都特别地难受。你瞧这菩萨就在地上躺着,脸色都不好,表情都不好啊。现在脸色表情都好了。第一次我到我们的库房,吓我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呢!他们说,那是周恩来总理特别批准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留给故宫一套。我说那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躺在这儿啊?围着个海绵,躺在担架上,跟伤兵似的。
那匹马倒是站着的,那马的脚底下还一个伤兵。我们赶快进行了修复以后,把它们陈列出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的文物得不到保护的时候,没有面对观众的时候,它们是没有尊严的,它们是蓬头垢面的。只有它们得到了保护,面对观众以后,它们才会神采奕奕,才会光彩照人。
这两年我们发现人们特别喜欢观赏和收藏故宫美景的照片。于是呢,春、夏、秋、冬,早、中、晚,都会把一些美丽的照片放在网上。比如大前年,一场紫禁城的初雪,放上去阅读量达到了一千四百二十五万。
这两年不下雪,我们着急呀。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前年来了红月亮,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我们拍了一组红月亮的照片放上去,第二天早上我一看,两千万的访问量。
七年前,我们开始系列出品APP。比如《韩熙载夜宴图》,把这幅古代绘画立体起来了。二百二十个知识点,你点击进去,就可以深度地阅读这幅绘画了。历史的、艺术的、人物的角色,看到当年的情景,听到当年的音乐,看到当年的舞蹈。
总之,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与时俱进地走,终于从资源数据化走向了数据场景化,从场景网络化走向了今天的网络智能化。因为这些技术,我们要不断地奉献社会,特别奉献我们年轻的观众。今年一到三月,我们在故宫博物院里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个立体的展览: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我们最为自豪的是,我们把消失了一百七十九年的万寿灯,天灯,经过半年的研发,又重新在乾清宫前树立起来。太多的人观赏这个奇观。
那么三个月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不希望我们研发的最大一套文化创意产品从此消失。我们希望它们留存下来。我们举行了公益拍卖,全部拍卖所得捐赠给国家贫困县,那么得到社会支持,我们拍了两千多万,捐赠了从广西的巴马到内蒙的阿尔山,四个国家贫困县。虽然钱不多,但是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博物馆向来都是被别人赞助的,我们终于强大到可以赞助别人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天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的方向。
正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了这样的一个方法,我们今天才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了下一个六百年。
“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CCTV大型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汇集12位“学科领路人”,走进高校、走进社会,“好课班主任”康辉邀大师授课,为新一代年轻人带来学科与思想的启蒙,明星课代表率领同学们课间讨论,共同畅游无涯学海,追寻思想的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一堂好课》将正式开讲。这档节目是央视综艺频道在文化节目上持续加大布局的全新力作,“好课班主任”康辉将邀请十二位大家,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各个领域为年轻学子和广大观众传道授业解惑,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