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兵》(第007期)天降神兵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15-09-22 23:42:36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中国精兵》(第007期)天降神兵(点击下载视频)

《中国精兵》(第007期)天降神兵

视频来源:中国军网 (视频下载) 腾讯军事

图片来源:腾讯军事

相关专题:中国军网《中国精兵》专题

相关频道:豆芽军事屋 

关键词:中国精兵,天降神兵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美剧《兄弟连》里那段“爷爷你是英雄吗?”“不,可我与英雄们一起服役”的对白印象深刻。《兄弟连》曾让美军第101空降师走进中国观众的视野。你可知道,在中国,也有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空降部队:空降兵某部六连,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黄继光连。

早晨5点,天刚蒙蒙亮,正在驻训的六连官兵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洗漱、整理内务、出操,一切都进行地迅速而有条不紊。起床号响过十分钟后,身着蓝白色迷彩服的士兵们就已经出现在通往训练场的路上。

早上,六连的官兵们以班为单位在训练场进行战术训练,战士们都练得很认真。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自朝鲜战场归来后被改编为空降兵,如今已经是一支精锐快速反应部队,历次重大演习演练任务中,他们频频充当攻击“矛头”。

黄继光生前所在的六班则是这支“矛头”的“尖锋”。班长郑瑞宇是个高壮的河北小伙,刚刚提干,几天后将前往军校报到,他格外珍视跟班里兄弟们相处的时间。

团里安排黄继光班进行班组战术动作示范,班长郑瑞宇正用小旗指挥机枪手快速前出。这面小指挥旗里面“大有玄机”:尾部可以当哨子吹,班里战士伞降落地后可以看旗语、听哨声快速集结。

团里战备任务非常繁重,六连官兵这几年已经天南海北走过不少地方——当然不是旅游,而是参加各种演习演练。因为工作繁忙,六连连长刘堃快30岁了还没解决“个人问题”,但他总是笑呵呵的,和战士们亲如兄弟。

枪炮排的战士们正在练习快速架设重机枪,年轻战士的眼神很有杀气。重机枪是空降连的“大杀器”,不过一套重机枪的重量也相当惊人,要三个人才能玩得转:一人扛枪,一人搬脚架,还有一人携带弹药。

班用机枪手正在练习依托掩护压制“敌方”占据的建筑物。起伏的山间小路、密集的植被,乍一看还真有点像《兄弟连》里诺曼底战役的场景,只是时过境迁,今日镜头中的空降兵们,火力和机械化水平已远胜二战时的王牌部队。

六班扮演“红军”参加对抗演练,演习间隙的六班战士。近处的这位笑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

这些笑容纯真可爱的战士们打起仗来却可一点也不含糊:承担爆破任务的六班战士隐蔽前进,突破了“蓝军”火力封锁,像猿猴一样飞快跑过危险区,成功将“炸药包”放到“蓝军”掩体脚下。

训练中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战士们的作训服完全湿透。但是,郑瑞宇带战士们回宿舍后,脱下上衣就开始保养各自的武器。枪械是战士的第二生命,每个战士必须保证自己的武器随时处于良好的状态。

即使下起大雨,营区外的警戒执勤也一直没有间断,不过幸好山里的阵雨来去匆匆。小路上偶尔会有当地人路过,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这些身着蓝色迷彩服的士兵们。

这次驻训使用的营区已经很有年头,生活用水需要用卡车从水源地拉回,全班十几个人一天的洗漱清洁就依赖门口这几只蓝色水桶,用水还是有点紧张的。

因为不久以后有任务,目前各班都在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炊事班成员都已被抽调到各战斗岗位。在这支部队里,上至军长,下到伙夫,人人都是合格的伞兵。这段时间,负责伙食保障的主要是各连里暂时无法跳伞的伤病员。

开饭时间到了,战士们就像这样拎着马扎、唱着军歌、排着队走向食堂。到了食堂门口,各连队还要拉歌,比比哪个连的兵唱得更响亮。空降兵部队要求战士们做“嗷嗷叫的小老虎”,不管是打仗还是生活,凡事都要全力以赴。

当200多个精壮汉子一同涌进食堂时,略显狭窄的房间里顿时弥漫着一股“男人味”:在训练场摸爬滚打了一个上午,每个战士都出了一身汗。空降兵部队的伙食肉多量足,剧烈运动后吃起来别有风味。

下午,训练继续进行,这些是团里的伞训教员。在空降兵部队,伞训教员的地位至高无上: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跳伞老手,负责掌管训练,监督伞具整理保养等对空降兵而言性命攸关的工作。没有教员签字认可,就算是军长也上不了飞机。

下午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跳伞专业科目的地面练习,战士们把水壶一列列码放在草坪上。驻训地的天气非常闷热,顶着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训练,是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在野外驻训,团里很多大型训练设施没办法搬来,官兵们就利用一些简易设施复习基础动作,这是用于练习离机动作的跳台。空降兵战士们模仿真实跳伞时的动作,连迈多少步都有明确的规范。空降兵在离机瞬间保持着类似胎儿在母体内的姿态,这个姿势能对身体做出最大程度的保护。

别看动作并不起眼,教员们仍然一丝不苟地纠正每个战士动作上的细微偏差。对于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贸然跳伞的危险性等同于自杀。这也是为什么民航客机不给普通乘客配备降落伞的原因。

班长郑瑞宇也在训练队伍中苦练。空降兵们保持这个姿势一站就是半天,很多战士额头上的汗水“吧嗒吧嗒”直往下掉。空降部队就是通过反复的训练把这些动作要领灌输成每一名伞兵的肌肉记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些战士都深谙此理。

在这座两米高的平台上,战士们正在进行模拟着陆训练。为了保护双脚,空降兵装备的伞兵靴靴底比普通作战靴更厚,靴帮也增加了内衬。不过即使这样,落地仍然很具风险。空降部队中有“三肿三消,才上云霄”的说法。郑瑞宇回忆,自己在新兵营时,两腿几乎全程是肿着的。

实际站上去后,才会感觉到从平台上跳下去真的颇需要胆量。标准着地动作要求双腿并拢,未经训练的人本能上会分开双脚保持平衡,而这样恰恰最容易崴脚。空降兵们所做的,就是用训练对抗本能反应。动作不达标的人会被伞训教员要求重跳,直到合格。

等待上平台的空降兵们。有位战士在自己的训练衫背后手绘了一幅“空降兵版张飞”的形象,身着铠甲的三国猛将身上绑着空降兵的安全背带,让人不禁莞尔。

几天后,团里进行实跳演习。战斗跳伞时,战士们需要携带武器、弹药、口粮等装备,平均每个人的出舱负重超过50公斤。用战士们的话说,着陆瞬间的感觉就像“背着头猪从二楼跳下”。

通过戴在黄继光班战士头盔上的摄像头,我们得以感受真实跳伞的震撼:飞抵达跳伞空域,尾舱门缓缓打开,战士们纷纷起身,迎来又一次跳伞。近些年,空降部队的训练强度节节攀升,很多官兵都有几十乃至上百次的跳伞经验。

跳出机舱!在主伞完全张开前的几秒,跳伞者处于失重状态。继承了英雄之名的黄继光班战士在各种演习和训练中,总是在最先跳伞的行列中。

相邻的降落伞看起来遥远,实际上每名空降兵离机的间隔仅有不到一秒钟。出舱顺序也很有讲究:为了防止降落伞之间互相干扰,体重较重、负重较大的战士要最先跳出去。

已着陆的战士已在奔向先行投放的重装备。英雄的空降部队当年曾在朝鲜战场上靠血肉之躯对抗“联合国军”。如今他们也早已鸟枪换炮,配备了空降战车、空降突击车等机械化装备。

晚饭后,六班在宿舍开班务会。只要条件允许,六连不管去哪都会带着英雄黄继光的塑像,把宿舍变成流动宣传站。即使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60多年,英雄仍然和一茬茬战士们朝夕相处。

快到晚点名时间,郑瑞宇在宿舍门口集合班里的战士。人少了大半——一些战士被选中正在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空降排”国际军事竞赛。在这样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部队当兵并不容易:领导的关注、兄弟单位的追赶,都让战士们感到“压力山大”。六班就像个“苗圃”,很多战士从这里走出,成为全团的骨干力量,而兄弟班也以他们为“对手”,力争凡事不输六班。

连队晚点名时,名册上的第一位正是“老班长”黄继光。当连长念出“黄继光”的名字时,全连官兵会用最大音量齐声喊“到”。60多年来,连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这种景象从未改变。

临睡前,班长郑瑞宇为“老班长”黄继光的铺位展开被褥。在六班,一日两次为“老班长”整理被褥是授予优秀战士的荣誉。因为马上就要离开连队,郑瑞宇暂时“霸占”了这项任务。他叠得特别仔细,他说:“即使我不在六班了,我也永远都是黄继光班出来的兵。”